2025年,农业农村部密集发布多项玉米秸秆饲料化行业标准,包括《NY/T 4725-2025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指南》《NY/T 4471-2025玉米秸秆蒸汽爆破饲料技术规范》等,构建起覆盖原料处理、加工工艺、产品质量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规范。 核心标准内容与技术创新# 1. 基础通用标准:《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指南》该标准由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制定,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是玉米秸秆饲料化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其核心内容包括:全流程技术规范:涵盖收获离田、加工处理、包装运输等全环节。明确收获留茬高度宜为15cm以上,秸秆需自然晾晒至水分适宜后再打捆;加工环节允许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单一或联合处理法,可添加麦麸、微生物制剂等提升饲料品质。原料与安全要求:规定玉米秸秆原料需无霉变、无杂物,加工用水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成品需符合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严控重金属、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2. 专项技术规范:蒸汽爆破创新应用《NY/T 4471-2025玉米秸秆蒸汽爆破饲料技术规范》首次将蒸汽爆破技术纳入行业标准,通过1.2-1.8MPa高压蒸汽瞬间释压改性秸秆纤维结构,相比传统氨化处理,半纤维素分解率提升40%-65%,显著提高反刍动物消化率。该标准明确:设备与工艺要求:蒸汽爆破设备需符合GB/T 150.1压力容器标准,每批次处理后需按GB/T 14699.1取样检测,推荐结合生物发酵工艺进行后处理。效果验证指标:以某养殖场案例为例,经该技术处理后,玉米秸秆半纤维素含量从28.5%降至12.3%,消化吸收率大幅提升。# 3. 产品质量标准:发酵饲料专项要求针对发酵类产品,相关标准(如《玉米秸秆发酵饲料标准》)细化了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核心指标:水分需控制在50%-70%,粗蛋白≥17.0%,粗纤维≤13.0%,有效活菌数≥1×10⁸CFU/g;感官要求色泽微黄、有酒香味、无霉变。检验与贮存:规定出厂检验需涵盖水分、粗蛋白等指标,产品需真空包装,保质期2个月,储存时严防受潮和鼠害。 标准实施的行业影响我国每年玉米秸秆产量庞大,东北、华北地区占全国总量的68.1%,但此前行业存在加工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此次标准发布将带来三方面变革:提质增效:蒸汽爆破等新技术的推广,可解决传统处理方式效率低、营养转化率不足的痛点,据测算,规范处理后的秸秆饲料消化率可提升30%以上。产业规范化:明确的原料标准、工艺参数和检验规则,将淘汰小型作坊式生产,推动行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尤其利好河南、山东等玉米主产区的饲料企业和养殖场。生态与经济双赢: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为养殖行业提供低成本饲料原料,助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