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活动在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深入反映民生改善与人民幸福
生活品质提升
在新春走基层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各地居民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极大改善。例如,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盖起了新楼房,家中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通过对这些家庭的走访,展现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农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是常见的报道主题。曾经破旧的小区焕然一新,加装了电梯、改善了供暖和排水系统、增加了休闲健身设施等。这体现了城市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民生需求的细致关注,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
精神文化丰富
春节期间,基层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乡村的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扭秧歌等传统活动的传承与创新,到城市社区的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等。这些报道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注重物质建设,也重视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
基层图书馆、文化站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也是报道的重点。很多地方加大了对文化设施的投入,为群众提供免费的阅读、学习和文化交流场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多维度满足。
展现区域协调发展成就
东西部协同发展
记者深入到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可以发现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帮扶成果。例如,在产业协作方面,东部的一些企业到中西部投资建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一些贫困地区,东部企业帮助建立了特色农产品加工厂,将当地的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商品,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在教育和医疗领域,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派遣了大量的支教老师和支医人员。新春走基层报道中可以看到这些支教老师在偏远山区的学校里为孩子们带来新的知识和观念,支医人员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提高了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这都是区域协调发展在基层的生动体现。
城乡融合进程
在城市周边的乡村,“新春走基层”能发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的资源不断向乡村流动。例如,城市的电商平台助力乡村农产品的销售,乡村的旅游资源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旅游。
一些地方还探索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模式。如在教育方面,城市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开展结对帮扶,通过网络同步课堂等方式让乡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在医疗方面,城市大医院与乡村卫生院建立医联体,让乡村居民能够方便地享受到城市的医疗技术服务。
呈现科技创新在基层的渗透
农业科技应用
在广大农村,新春走基层报道可以看到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例如,智慧农业的发展,通过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系统、农业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些地区的农民开始使用新型的种植技术,如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了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经济效益。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科技创新服务基层农业现代化的体现。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科技赋能
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例如,智能化安防系统的安装,通过摄像头、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了社区的安全性。
大数据和信息化平台在基层疫情防控、人口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工作人员利用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更精准地掌握居民信息,更高效地提供服务,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基层治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彰显绿色发展理念在基层的践行
生态保护成果
在山区的基层,“新春走基层”报道可以看到森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一些曾经的荒山通过植树造林变成了绿树成荫的生态林,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
在河流湖泊周边的基层,河长制、湖长制的有效推行改善了水环境。例如,曾经污染严重的河流变得清澈见底,河岸生态修复工程为居民提供了美丽的滨水休闲空间。
绿色产业发展
在农村,新春走基层能发现许多地方发展起了绿色产业。如生态旅游,依托当地的自然山水和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既保护了环境又带动了经济发展。
还有一些地方发展有机农业、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模式。例如,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林菌养殖等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绿色发展理念在基层经济转型中的引领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