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计量院举办新能源领域计量培训,为电池与充电桩产业注入新动能
近日,福建省计量院举办的两项新能源计量地方技术规范培训,正悄然推动着该省电池与充电桩产业的深度变革。
近日,福建省计量院举办了一场针对新能源领域计量技术规范的培训,聚焦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和锂电池极片电阻仪两项新颁布的地方技术规范。
这场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的培训,吸引了来自福建省计量院电学所、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及各地市计量技术机构等单位的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作为福建省新能源领域计量技术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项规范的实施有效破解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技术瓶颈,为新能源电学计量工作的降本增效、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01 培训背景:破解行业瓶颈的及时雨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充电设施建设的快速扩张与计量检定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同时,锂电池制造行业对极片电阻仪量值准确性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在此背景下,福建省计量院牵头起草的JJF(闽)1170-2025《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计量性能在线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与JJF(闽)1161-2025《锂电池极片电阻仪校准规范》应运而生。
这两项技术规范经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福建省新能源领域计量技术规范体系。
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指出,这两项规范“有效破解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技术瓶颈”,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内容详解:理论与实操并重的课程设计
本次培训围绕“出台背景”“计量特性”“校准流程要点”“数据处理与复校”以及“结果不确定度”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解读了规范内容,为行业提供了统一、可操作的校准实施方案。
《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计量性能在线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依托大数据分析,构建了充电设施计量性能校准新方法。
这一方法有效缓解了检定资源不足的难题,形成了契合福建省情的批量评价技术方案,为全省充电设施强制检定提供了技术路径与管理范本。
而《锂电池极片电阻仪校准规范》则针对二次电池检测关键设备,明确了电阻、厚度等参数校准流程,构建了系统化校准框架,切实提升了设备量值传递准确性与一致性。
03 新能源计量:福建的持续深耕
福建在新能源计量领域的探索并非始于今日。近年来,该省在光伏、锂电池等新能源细分领域的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持续深入。
今年8月,福建省能源计量重点实验室技术专家专程赴西藏自治区计量测试所开展光伏计量测试技术交流培训。
此次培训聚焦西藏高海拔、高辐照环境下的光伏计量技术需求,涵盖总辐射表校准、标准太阳电池校准、户外阳光测量及光伏组件户外发电量检测等内容。
这不仅是福建省对口援藏合作协议的创新实践,也是其新能源计量技术积累的具体体现。
2020年以来,福建省计量院还成功申请建设了新能源“一带一路”实验室,预期向高性能电池、高效高可靠性组件的制备研发技术和测量技术等研究方向发展。
04 计量培训:多层次、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
福建省已建立起多层次、全覆盖的计量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福建省计量院组织各专业研究所开展了多项技能培训活动,内容包括产业计量、能源计量审查和大米定量包装净含量计量等。
去年9月,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在厦门举办了全省计量业务培训班,共135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邀请了国内计量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内容涵盖计量前沿科技、产业计量、碳计量等专业知识,并安排学员到厦门市计量检定测试研究院和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能计量检定基地现场观摩学习。
在“质量月”期间,福建省计量院还开展了“提升计量素质、推进质量共治”系列活动,助力交通环保、医学防护、数字产业等领域的质量提升工作。
05 产业影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计量支撑
此次培训的深远意义在于为新能源电学计量工作降本增效、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培训不仅增强了相关技术人员对规范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也为推动福建省新能源计量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正如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许和木在全省计量业务培训班上所言,计量工作通过“加强产业计量中心建设,提升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发挥计量人才队伍作用,为服务‘六四五’产业和‘四大经济’提供坚实有力的计量基础支撑”。
培训教室里的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刚刚结束,但福建新能源计量的故事仍在续写。随着这批受过培训的技术人员返回各自岗位,新规范将在全省范围内落地生根。
在福建的充电站里,工作人员利用在线评价技术规范对充电设施进行计量性能评估;在锂电池制造车间,校准规范的运用确保了极片电阻仪的量值准确。
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正汇聚成推动福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