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巨头拥抱医疗新技术 基金出海回补概念股
当科技巨头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万亿美元医疗健康市场,一场由AI驱动的医疗革命正悄然开启,资本也随之悄然布局。
英伟达与强生合作开发AI医疗手术机器人系统,与礼来共建AI医疗超级计算机;微软携手哈佛大学医学院开发AI医疗诊断工具;谷歌、亚马逊、苹果等科技巨头联合美国医疗系统推动医疗数据互通。
这些科技公司正密集增加对AI医疗的投资。在AI医疗新叙事逻辑的推动下,QDII基金正悄然回补美股仓位,尤其重仓那些在AI医疗赛道布局领先的科技巨头。
01 科技巨头布局:万亿美元医疗市场迎来AI革命
科技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医疗健康领域,试图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医学界长期存在的难题。
英伟达在AI医疗领域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
该公司与制药巨头礼来公司共同打造一台超级计算机,作为“人工智能工厂”,用于发现新药物和改进药物生产流程。
这台基于Blackwell架构的DGX SuperPOD将搭载1000多块B300图形处理器,为药物研发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与此同时,英伟达还与强生公司合作开发AI医疗手术机器人系统。
强生已在使用英伟达产品训练部分手术机器人,并通过“数字孿生”技术模拟手术流程。这些手术机器人未来甚至将能实施精度前所未有的无创手术。
微软则选择了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发AI医疗诊断工具产品,试图在医疗诊断领域开辟新的天地。
从药物研发、手术机器人到诊断工具,科技巨头正在全面渗透医疗健康领域。
不仅在技术层面合作,科技公司还积极参与推动医疗数据互通。
今年7月底,谷歌、亚马逊、苹果等科技巨头,以及联合健康、西维斯健康等医保巨头,已同意与美国政府和医疗系统合作,推出“CMS互操作性框架”,旨在将美国碎片化的医疗数据互通整合。
该框架允许患者使用二维码传输医疗信息,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史,避免延误治疗。
02 资本动向:QDII基金大举回补美股AI医疗仓位
在科技巨头纷纷加码AI医疗的背景下,QDII基金三季度显著调整了投资策略,大幅增加美股仓位,尤其是AI医疗概念股。
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对美股的配置比例大幅提升。
广发全球精选基金披露的三季报显示,明星基金经理李耀柱在三季度末将美股仓位提升至75%,同时将港股持仓比例降至仅3.72%。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亚洲精选基金在三季度大幅度增加美股仓位,持仓比例增至32%,主要重仓了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美股品种,包括三星、谷歌、微软、台积电等。
一些基金经理的操作更为激进。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基金已全部清仓港股,该基金持有的港股仓位从二季度末的58%降为零,而美股仓位则从约3%大幅上升至71%。
这一显著调整反映了基金经理对美股AI医疗赛道的高度看好。
驱动QDII基金经理在三季度增持美股的核心原因是近期美股展现的高弹性。
以近三个月的收益排名计算,以美股为核心仓位的QDII基金几乎主导了业绩前五名。
其中,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近三个月的收益率为39%,华夏新时代基金的同期收益率为36%。
这些亮眼的数据表明,资本正在积极追逐AI医疗概念股。
03 典型案例:AI医疗新锐获资本青睐
在具体的投资案例中,基于血液检测的多种癌症早筛技术公司Grail特别引人注目。
这家公司已被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基金纳为第四大重仓股。
Grail在10月获得三星集团投资后,股价当月上涨55%,为重仓该股的QDII基金贡献了丰厚的回报。
事实上,这家AI医疗新锐此前已获得亚马逊、腾讯集团的投资,显示出科技巨头对AI医疗前景的一致看好。
除了Grail之外,多家专注于AI医疗的公司也获得了大量融资。
Hippocratic AI最近宣布完成1.26亿美元的C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35亿美元。
该公司自商业化以来仅15个月,就已建立与50多个大型卫生系统、支付方和制药客户的合作伙伴关系,覆盖6个国家。
该公司的生成式AI医疗代理已完成了超过1.15亿次临床患者互动,且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问题。
同样,专注于语音AI的Popai Health公司近日宣布获得1100万美元融资。
该公司通过语音AI技术消除医疗保健中最大的患者参与盲点——65%通过电话发生的患者互动。
该平台自动生成符合组织指南的合规文档,证明性能提升20%或更多。
04 未来展望:AI医疗赛道潜力与挑战
AI医疗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从投资角度看,AI医疗已成为科技巨头们新的“叙事逻辑”。
这一叙事正在推动英伟达、谷歌等公司股价持续走高,为重仓它们的QDII基金带来可观回报。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从边缘走向核心。
从药物研发、诊断工具到手术机器人,AI正在重塑整个医疗健康行业。
Manifold Bio与罗氏的合作协议尤其值得关注——该公司将获得5500万美元的前期付款,以及超过20亿美元的总研究、临床前、临床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
这一交易规模反映出大型制药公司对AI驱动药物发现平台的高度认可。
然而,AI医疗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
医疗记录通常包含较为敏感的信息,如医生与患者谈话的记录、药物滥用或精神健康史。
乔治城大学公共卫生法学校授Lawrence Gostin警告:“全美患者都应该非常担心,他们的医疗记录会被用来伤害他们自己和家人。”
此外,AI医疗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Hippocratic AI声称已完成超过1.15亿次临床患者互动且没有安全问题,但其他AI医疗产品是否能够达到同样的安全标准,仍需市场检验。
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持续渗透,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还将出现更多类似Manifold Bio与罗氏的合作,科技巨头与医疗企业的跨界合作将成为常态。
在资本市场上,QDII基金对美股AI医疗概念股的加仓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这个融合了科技与医疗的赛道,正悄然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资本增值的新引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