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俄游客“双向奔赴”的旅游热潮不断升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下是关于这一现象的具体情况:旅游规模增长显著:2024年中俄双向旅游客流增长了1.5倍,达到280万人次。据俄方统计,2024年10月底至2025年1月底,中俄间固定航班执飞班次达4600余次,平均每周380余次。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4年5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共同出席2024—2025“中俄文化年”开幕式,推动中俄旅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2025年9月2日,中方宣布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等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旅游形式丰富多样 跨境自驾游:2025年4月30日,绥芬河举行了中俄跨境自驾游双向首发仪式,中俄各10台车辆、50余名车友参与。俄罗斯车队从绥芬河口岸入境,在中国牡丹江、东宁等地游览,中国车友则前往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为期五天的旅程。 旅游包机:2025年3月24日,烟台举办“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烟台入境旅游包机推介会”,达成50多项合作意向,并计划7月开通符拉迪沃斯托克-烟台入境旅游包机新航线,7-9月复航哈巴罗夫斯克-烟台入境旅游包机,实现“双向客源输送”。旅游体验深度化:如今中俄旅游交流已不再是简单的观光模式,而是呈现出深度化、体验化、多元化的新特点。例如,俄罗斯游客走进同江,沉浸式体验赫哲族文化,参观赫哲族民俗馆,观看传统渔猎工具、鱼皮服饰等手工艺品。文化交流不断深化:随着中俄旅游交流的深入,两国民众了解彼此语言和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仅莫斯科市就有近百所中小学将中文设为第一或第二外语,全俄约有11.3万名大中小学生学习中文。在中国,开设俄语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达到150余所,源源不断地培养俄语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