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5年6月27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共6章144条,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主要有以下亮点:明确正当防卫免处罚:新法明确规定,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有权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保护自身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强调防卫行为应当在合理限度内,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行为,免除其治安管理处罚责任,同时鼓励公民见义勇为,且在涉及防卫性措施的争议中,公安机关需充分调查取证。规范警察执法流程:系统性修订强化警察执法透明度,明确人民警察执行公务时,需出示“人民警察证”。规定在执法办案场所询问查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以及当场检查场所时,必须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甚至在由一名人民警察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这类特殊情形下,也需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以保障执法透明、公正。重划未成年人惩戒红线:调整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条件,对于14至16周岁一年内二次以上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以及14至16周岁和16至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可依法执行拘留。明确以殴打、侮辱、恐吓等方式实施学生欺凌,违反治安管理的,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采取相应矫治教育等措施。还新增听证程序,可能被执行拘留的未成年人和家长可要求听证。新增危险动物伤人处罚规定:针对社会生活中频发的危险动物伤人隐患,新增对违法出售、饲养烈性犬等危险动物,以及致使动物伤害他人的治安管理处罚规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出售、饲养烈性犬等危险动物,将先处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或者致使动物伤害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此外,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还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以抢控驾驶操纵装置等方式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虐待所监护看护的幼老病残人员,违反规定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列入应处罚行为,进一步完善了治安管理的范围和执法规范。
|
|